7月31日 
	新華社對隱居鄉(xiāng)里旗下鄉(xiāng)村民宿項目 
	——“麻麻花的山坡”進行了定點報道。 
	精準(zhǔn)扶貧的改建讓鄉(xiāng)村脫貧、村民受益, 
	一棟棟30歲房齡的農(nóng)家院變成詩意棲居。 
	瞬間引發(fā)10W+閱讀量和3800的點贊, 
	更勾起評論區(qū)絲絲縷縷纏人的鄉(xiāng)愁共鳴...
	以下為新華社相關(guān)報道: 
	
 
	
		◎ 
	
	
		◎ 
	
	有一個精準(zhǔn)扶貧的故事 
	就發(fā)生在美麗的拒馬河畔 
	
	1 
	
		◎ 
	美麗的拒馬河,卻拒絕了車馬 
	
	在我國北方太行山脈 
	與燕山山脈的交匯處 
	在北京房山十渡 
	和河北淶水野三坡的山谷間 
	
	沿著拒馬河畔 
	一路向東而歌 
	有座被大山環(huán)繞的小村莊 
	依舊過著淳樸寧靜的生活 
	
		◎ 
	她就是南峪村 
	她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 
	——麻麻花的山坡 
	
	這里漫山遍野 
	長著一種紫色的野菜——麻麻花 
	村民將她們采下曬干 
	做成一種餐食配料 
	入菜極香 
	
		◎ 
	
	蟄居在大山里的南峪村 
	村口有一條潺潺流淌的拒馬河 
	這是當(dāng)?shù)?/span>唯一一條不凍河 
	對待村民尤其溫柔 
	清粼粼也毫不湍急 
	
	每天清晨到日落 
	村民們絡(luò)繹到來 
	清洗衣服或蔬菜 
	從古至今 
	這條河 
	養(yǎng)活了祖祖輩輩的南峪村人 
	
	
		◎ 
	
	然而 
	很多人不知道 
	在清幽平靜的生活背后 
	還有一個沉重的現(xiàn)實 
	
	這里 
	曾是環(huán)首都地區(qū)典型的貧困村 
	
	
		◎ 
	
	2015年 
	南峪村有224戶656人 
	其中貧困戶59戶 
	貧困人口103人 
	全村貧困率達16%
	村民年平均收入還不到2000元 
	
	雖然毗鄰景區(qū)、依山傍河 
	但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 
	鮮有人問津 
	村民們眼睜睜地看著一輛輛旅游大巴 
	過而不入 
	望而興嘆 
	
	
		◎ 
	
	村民們常說 
	以前村里全是土路 
	晴天一身土 
	雨天一身泥 
	村里的核桃、花椒等山貨 
	啥都賣不出去 
	
	這里的土地十分貧瘠 
	一個人還不到一畝地 
	600多村民僅依靠390多畝旱地 
	和養(yǎng)山羊維持生活 
	對山區(qū)生態(tài)破壞嚴(yán)重 
	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謀生 
	村里只剩下老人、婦女和兒童 
	
	
		◎ 
	
	在最困難的時候 
	連半斤大米 
	一家人都必須算計著吃 
	村民們常穿著打補丁的衣服 
	……
	
	2 
	
		◎
 
	 
	天生麗質(zhì),只待梳妝 
	  
	  
	從前的南峪村  
	有這么一座木橋:  
	
 
	每到夏天汛期  
	怕洪水沖得高  
	村民就得把這個橋拆了  
	把木頭橋梁豎起來  
	
	
	
		◎ 
	
	過了十月一 
	還得把這個橋建起來 
	村民對她又恨又愛 
	因為沒有了這座死去活來的橋 
	南峪村就變成一座真正的孤島 
	
	守著青山綠水 
	緊鄰著風(fēng)景區(qū) 
	村民們的錢袋子卻是癟的 
	
	
		◎ 
	
	1998年就開始擔(dān)任南峪村 
	村支書的段春亭 
	立志要讓南峪村換個模樣 
	像愚公移山一樣 
	他說干就干 
	
	
		◎ 
	
	打井修路 
	封山禁牧 
	植樹造林 
	美化環(huán)境 
	南峪村的面貌逐年改善 
	
	從2003年開始到2012年 
	當(dāng)年坑坑洼洼的土路 
	已經(jīng)變成了長4.5公里 
	寬3米多的水泥路 
	
	
		◎ 
	
	可天有不測風(fēng)云 
	路剛剛修好 
	村民們還沒來得及高興 
	2012年7月的那場暴雨 
	把水泥路全部沖毀 
	當(dāng)時真的欲哭無淚 
	
	洪災(zāi)過后 
	段春亭多方籌措資金 
	領(lǐng)著老百姓 
	用最短的時間 
	高標(biāo)準(zhǔn)完成了3000米進村公路的重建 
	
	
		◎ 
	
	事實證明 
	這是一條真正的致富路 
	讓酒香再也不怕巷子深 
	
	自助者有天助 
	2014年 
	張涿高速正式開通 
	南峪村與北京市區(qū)的車程 
	縮短到2個小時 
	作為張涿高速野三坡出口外的“第一村” 
	南峪村瞬間成為旅游黃金線路上 
	一個重要節(jié)點 
	
	
		◎ 
	
	2014年11月 
	中國扶貧基金會與中國三星 
	聯(lián)合啟動了“美麗鄉(xiāng)村—分享村莊”項目 
	
	南峪村就是被選中的項目村之一 
	發(fā)展方向就是做鄉(xiāng)村旅游 
	計劃用3年時間 
	將村子建成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生活富裕 
	活力煥發(fā)的旅游休閑度假村 
	
	
		◎ 
	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 
	和交通優(yōu)勢 
	團結(jié)一心的干勁 
	南峪村在申報的5個縣22個村中 
	經(jīng)過多輪PK
	最終勝出 
	
	
		◎ 
	
	回憶起項目選拔的過程 
	老段仍激動不已: 
	自己當(dāng)年是拿出了 
	“北京申辦奧運”的那種精神和勁頭 
	
	南峪村 
	一直有個美麗鄉(xiāng)村夢 
	今天終于要變成現(xiàn)實 
	
	
		◎ 
	
	
 
	3 
	
		◎  
	留住鄉(xiāng)愁,把鄉(xiāng)村建設(shè)得更像鄉(xiāng)村 
	
	就是脫層皮掉塊肉 
	也要把這個項目做好 
	把大自然和祖輩留下的綠水青山 
	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
	
	
		◎ 
	拿下項目之后 
	南峪村按照“景區(qū)帶村能人帶戶”原則 
	將村里22套閑置房屋進行統(tǒng)一流轉(zhuǎn) 
	引入“隱居鄉(xiāng)里”專業(yè)團隊運營 
	打造特色旅游民宿 
	稱她為 
	——麻麻花的山坡 
	
	
		◎ 
	村民們修了新橋 
	全面提升了村子整體環(huán)境 
	讓游客把南峪村當(dāng)成一站 
	讓他們知道南峪村 
	能走進來 
	更走得進人心 
	
	
		◎ 
	隱居鄉(xiāng)里在保持房屋原貌的原則下 
	就地取材 
	每個符合改造標(biāo)準(zhǔn)的老房子 
	都有30歲以上的年齡 
	都是一段鄉(xiāng)愁故事 
	
	以前 
	這里住的是村民家里的老人 
	如今有的老人已經(jīng)不在 
	有的開始隨兒女居住 
	房子逐漸閑置了下來 
	
	
		◎ 
	
		◎ 
	每一個被改造的老房子 
	都保留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房梁 
	任憑歲月雕琢 
	依舊巋然不動 
	
	
		◎ 
	歸于山中 
	隱在林間 
	翠林修竹間建起的民宿小院 
	還保留著鄉(xiāng)間老宅的舊石墻 
	就是為了讓游客找到鄉(xiāng)愁 
	找到老家的感覺 
	
	
		◎ 
	每一道菜品 
	都是正宗地道的本地食材 
	每個村民管家 
	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 
	哪道菜誰做得好 
	就以誰的做法為標(biāo)準(zhǔn) 
	這就是家的味道 
	
	
		◎ 
	
	每到雨季 
	南峪村格外動人 
	
	水光瀲滟晴方好 
	山色空蒙雨亦奇 
	風(fēng)淅淅,雨纖纖 
	每座小院 
	都被沖洗成了不同的樣子 
	
	
		◎ 
	
	漫山的稀奇植物 
	林間偶爾竄出來的松鼠 
	和它的朋友們 
	都是大山最熱情的禮物 
	
	像是誰不小心遺落的一幅山水彩墨畫 
	畫卷正慢慢展開 
	
	
		◎ 
	
	雨停后 
	當(dāng)?shù)氐拇迕耖_始了日常的外出忙碌 
	
	或者隨意找一處地兒 
	咂摸幾口自己卷的旱煙 
	和鄰居閑談 
	
	
		◎ 
	
	落座窗前 
	小酌一壺 
	
	這個被野三坡群山環(huán)繞的小院子里 
	有著多少人追憶的故鄉(xiāng)情 
	
	
		◎ 
	
	麻麻花民宿院里的繡球也迎來最好的季節(jié) 
	滿是生機 
	它還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“無盡夏” 
	
	
		◎ 
	
	暮色盡,雨漸停 
	燈光起,人安寧 
	
	
		◎ 
	
	有人曾寫下一首 
	《把最好的時光都趕往山坡上》: 
	  
	俗事到此 
	最好的都草長鶯飛 
	時光趕往山坡 
	像最終日子的去處 
	
	
		◎ 
	
	我種兩棵樹 
	一棵朝向夜空 
	盛滿星辰 
	一棵朝向大地 
	收集雨水 
	裝一生的明亮 
	
	
		◎ 
	
	
 
	4 
	
		◎ 
	守一片青山,開一扇窗 
	
	基礎(chǔ)設(shè)施可以在短時間內(nèi) 
	拔地而起 
	但在農(nóng)村做好長遠扶貧 
	關(guān)鍵在于機制、在于民心 
	
	
		◎ 
	
	在中國扶貧基金會 
	和中國三星的幫助下 
	村子成立了鄉(xiāng)村旅游合作社 
	村民每人只花一元錢就能成為股東 
	按普通村民每人一股 
	貧困人口每人兩股的原則 
	將全部村民納入其中 
	年底拿分紅 
	
	
		◎ 
	
	以村里14位能人為骨干 
	以“三級聯(lián)動、五戶聯(lián)助”為管理模式 
	聘用10多名村民作為民宿管家 
	月均收入可達2500元左右 
	年均收入接近4萬 
	
	
		◎ 
	
	在2017年的分紅大會上
	村民拿到了每人500元的分紅
	貧困人口每人能拿1000元
	這就是全村共享
	
	
		◎ 
	
	
	培訓(xùn)一人
	脫貧一家
	對村民管家進行技能培訓(xùn)的背后
	是精準(zhǔn)扶貧的目的:
	誰貧困就扶誰 
	而且授人以漁 
	讓人有尊嚴(yán)地脫貧 
	
	
	
		◎ 
	
	  
	村莊資源盤活了—— 
	當(dāng)?shù)氐暮颂业裙瞎惫┟袼?/span> 
	有了穩(wěn)定銷路 
	豐收的果實不再讓人無奈 
	更不會爛在地里無人問津 
	
	
	
		◎ 
	
	內(nèi)生動力激發(fā)了—— 
	和游客們一起“回家”的 
	還有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輕人 
	讓精準(zhǔn)扶貧真正發(fā)揮了帶動作用 
	留得住鄉(xiāng)愁 
	看得見希望 
	
	
		◎ 
	
	中國扶貧基金會“麻麻花的山坡” 
	項目經(jīng)理也堅持進行本地化招聘 
	常被村民們調(diào)侃為“坡長”的張曄 
	就是淶水縣人 
	去年剛結(jié)婚 
	平時常駐在南峪村里 
	
	他自己卻說: 
	我們這群人 
	就是村子的一根拐杖 
	項目可以很好地運營 
	村子不需要我們了 
	我們就可以撤出了 
	
	
		◎ 
	
	麻麻花民宿管家蔡景蘭阿姨 
	今年已經(jīng)60歲了 
	
	30多年前 
	她嫁到南峪村 
	一直邊打工邊照顧家庭 
	
	20多年前 
	最開始打工的時候 
	蔡景蘭花了一個小時騎車 
	到野三坡景區(qū)給人刷漆 
	一天只掙了12塊錢 
	
	
		◎ 
	
	隨著年紀(jì)的增長 
	蔡阿姨的體力漸漸有些吃不消 
	家里的男人也不幸患了尿毒癥 
	每天要自己在家透析四次 
	
	阿姨有一兒一女 
	兒子在保定打工 
	女兒是盲人 
	在縣城從事盲人按摩 
	
	
		◎ 
	
	小院民宿管家的工作 
	給了她一次在家門口就業(yè)的機會 
	也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
	
	現(xiàn)在蔡阿姨 
	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以上 
	不出家門口 
	三薪掙到手 
	
	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: 
	我不想當(dāng)貧困戶 
	一定要自力更生 
	
	
		◎ 
	
	村支書段春亭說: 
	如今的南峪村 
	還有4戶9人為貧困人口 
	今年年底即可全部實現(xiàn)脫貧 
	分紅還能翻一番 
	
	
		◎ 
	
	守住了這片青山和綠水 
	也為生活打開了一扇窗 
	
	5 
	 
		◎ 
	我們又做了一個決定 
	
	和昔日交通閉塞 
	資源匱乏的貧困村不同 
	如今的南峪村每一天都別樣美麗 
	一幢幢古樸雅致的農(nóng)家小院 
	在蒼翠掩映下別有一番詩意 
	
	
		◎ 
	
	那些旖旎風(fēng)光 
	景色秀美的山水 
	那些在林子深處 
	漸行漸遠的老房子 
	
	就這樣 
	脫貧脫出了一個“詩意老家” 
	這個故事就是精準(zhǔn)扶貧四個字 
	最好的注解 
	
	
		◎ 
	
	所以 
	我們又做了一個決定: 
	
	新華社微信 
	繼去年發(fā)起 
	微信公眾平臺首個精準(zhǔn)扶貧活動后 
	今年夏天 
	我們走進河北南峪村 
	實地考察精準(zhǔn)旅游扶貧模式 
	
	
		◎ 
	
	我們將這個案例 
	分享給全國網(wǎng)友 
	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
	
	我們想傳遞一個理念 
	精準(zhǔn)扶貧不是簡單的捐錢贈物 
	而是因地制宜、盤活資源 
	讓人有尊嚴(yán)地脫貧 
	
	
		◎ 
	
	
	來源:新華社 
	
		◎ 
	總策劃:陳凱星 
	監(jiān)制:葛素表、于衛(wèi)亞 
	統(tǒng)籌:王朝 
	圖片:新華社(呂迅 攝)、隱居鄉(xiāng)里、新浪圖片 
	合作:中國扶貧基金會、中國三星 
	
 
	
		◎
 
	
 
	老瓦方院、墻下的花兒、院里的果兒...
	關(guān)于小時候的時光, 
	關(guān)于那份淡淡的鄉(xiāng)愁, 
	每個人都有訴不完的思念。 
	▼ 
	(以下為部分新華社評論截圖) 
	
	那纏繞在心間的鄉(xiāng)愁,輕易就會被勾起 
	▼ 
	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
	那個我為之牽念的地方,我們正為之奮力拼搏 
	▼ 
	
	
		◎ 
	
		◎ 
	
		◎ 
	
	
	『麻麻花的山坡 』 
	地址:河北保定市淶水縣南峪村 
	(距野三坡20分鐘車程 ) 
	價格:1880-5180元 
	(每院兩居-四室不等) 
	宮崎駿的夏天:暑假每周三晚 
	預(yù)訂方式:13701281510
	或長按二維碼咨詢